*** 本刊的行動裝置APP ,提供文字格式、文字轉語音的功能 *** 。 《遠見雜誌》創立於1986年,以「傳播進步觀念」為己任,為讀者洞察趨勢、探索未來方向;致力普及國際知識、成為與世界趨勢同步的平台,是整個華人社會中「前進的動力」。《遠見》內容包含:知名企業、人物獨家訪談、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文章精選、國際大師連線專訪、時事看時勢…等,全面提供深度與廣度兼具的產業新知。
彭金隆主委的槓桿原理
科技界的一代典範―史欽泰自傳《十里天下》聞世
「黃瑞德校長」的醒世文―現在詐騙的新手法
希望是痛苦的擋火牆
AI時代,人才是創新的底氣
綠色護國神山:從餐盤築起的永續詩篇
美國對等關稅及台灣面臨掏空的憂慮
抓住新世代主管必學5F黃金法則
COP30為何在貝倫?是氣候賽局,更是轉型契機 • COP30將於11月,在亞馬遜門戶城市、巴西貝倫登場,吸引全球五萬人共襄盛舉。住宿飆漲、治安與汙染隱憂交織,巴西卻盼藉此展現雨林保育決心,並重塑國際氣候話語權。
推「和平晶片」願景史欽泰造山運動持續前行 • 出身漁村的「君子科學家」史欽泰,不僅曾是工研院造山運動幕後推手,現更提出「和平晶片」的宏偉願景。可以說,他的職涯與人生,正如台灣半導體的縮影:從邊緣走向核心。
災後悟出永續之道黃偉哲推動府城韌性強化 • 今年7月初的丹娜絲颱風與0728豪雨,夾擊台南市,房屋倒塌、電桿斷裂,城市留下傷痕。創傷過後,市長黃偉哲提出加強城市韌性的規劃。在極端氣候下,可給其他縣市哪些參考?
吳念真×吳定謙歲月留下代溝,卻沒隔絕理解 • 吳念真、吳定謙,一位是承載時代記憶的表演藝術大師,一位是實驗創新的新世代導演,父子在排練場上碰撞,在生活裡對話。這場「世代相對論」,看見差異如何轉化為尊重與陪伴。
盧秀燕好感度最高逾七成盼先拚經濟、穩物價 • 在「大罷免」後,民眾對結果是開心或失望?因應兩岸風險,政府應加強國防或交流?未來一年該先處理的政策為何?《遠見》「2025民心動向調查」,揭示怎樣的台灣新共識?
全球熱錢下一站台 灣
彭金隆「支點理論」撬起亞資中心黃金年代 •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拋出「支點理論」,以政策為支點,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。他強調鬆綁法規、人才培育,以及高雄示範區布局,期盼金融業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。
競逐高資產客戶跨國外資、本土金控對決 •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啟動,台灣金融業進入資產管理大戰。跨國聯軍與本土金控正面交鋒,保險、投信、券商與家族辦公室紛紛搶進,高資產客戶與頂尖人才成最關鍵的戰略資源。
保險+家辦+另類投資國泰世華前進「財管3.0」 • 國泰世華私人銀行自2013年起深耕市場,十餘年來,以文化溫度與科技優勢並進,結合保險、家辦與另類投資布局,提供貼近在地、兼具國際視野的資產管理服務。
人才與系統優勢突圍中信銀要從亞資邁向世界 • 在亞資中心政策紅利下,中國信託銀行以家族辦公室與資本市場創新突圍,更將「人才培育」視為核心競爭力,結合國際資源與在地實務,搶攻高資產市場版圖。
四階金字塔養成計畫儲備跨域金融顧問 •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啟動,金融機構搶進布局,但人才荒成最大挑戰。金管會結合金融研訓院與政大、中山國際金融學院,推動跨稅務、法規與資本市場的培訓體系,強化解題能力。
承接半導體與AI優勢高雄轉型金融樞紐 • 從工業重鎮到新興金融港,高雄迎來華麗轉身。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進駐亞灣區,結合半導體與AI優勢,帶動國際資金與專才湧入,高雄正加速邁向南台灣轉型新核心。
資金不再雨露均霑台股狂飆成兩個世界 • 台股頻創新高,在9月23日站上26000點!人稱「邪惡第五波」的漲勢,會如何發展?台股這波驚驚漲的驅動因子,除了AI、台積電、ETF,還有什麼?為何指數亮眼,投資人卻無感?
絕口不提AI多好用主管、員工諜對諜 • ChatGPT誕生後,白領工作的效率變得愈來愈高,提企畫、寫報告、準備簡報,AI工具都能派上用場。只是,對主管來說,也發現新問題:有了AI,究竟該如何衡量部屬的生產力?
一張照片觸動革新台達成功復育萬株珊瑚 • 一家以電源管理聞名的科技大廠,開始在海底養珊瑚,會發生什麼事?從一張白化照片,到全球領先的保種計畫,在綠能耕耘多年的台達電子,善用科技,為海洋生態注入新生命。
GSK全球最大疫苗廠開箱解密數十億人健康守護者 • 每年生產逾四億支疫苗、守護數十億人健康,這是比利時的葛蘭素史克(GSK)全球最大疫苗研發與製造基地。《遠見》獨家深入廠區,見證從冷凍樣本、AI自動化產線到全球配送的全流程。
從早餐店到重工業數位轉型都是必修課 • 全球經營環境瞬息萬變,企業必須以數位轉型為核心動能。邁入第五屆的「數位轉型鼎革獎」,從232件報名專案中,看見台灣各產業以創新行動迎戰挑戰,打造新價值與永續競爭力。
黃男州帶隊上AI課從上而下驅動數位轉型 • 數位轉型不僅是導入系統,更是經營模式的變革。黃男州翻轉「大戶優先」思惟,讓更多小資族成為未來潛力客群;他更帶領高階主管進修AI課程,鼓勵創新文化。
許逸德挖掘數據價值領軍華城站上數位浪頭 • 華城電機在2024年的營收衝破200億,數位化深入工作日常的企業文化功不可沒。三代接班的總經理許逸德清楚認識到,數位轉型不只是軍備競賽,更要從數據中挖掘價值。
台北、台東再霸榜台中、竹市成年度黑馬 • 地方治理如同一場馬拉松,需要長期耐力與穩健腳步。2025《遠見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公布,台北市、台東縣分別蟬聯六都組和一般縣市組冠軍;台中市、新竹市以顯著的進步幅度,拿下六都和一般縣市組的最佳進步獎;高雄市高居總榜全台第二,南投縣的總成績也在四年內成長七個名次。由於明年是地方首長的改選年,這份成績將成為各縣市的關鍵模擬考。
台東蟬聯奪冠王嘉市亞軍、北部三城爭鋒 • 今年《遠見雜誌》共採納119項細指標進行評比,其中10項「顯學級」的關鍵指標,不但是外界的關注焦點,也最能反映各縣市的施政優勢與治理實力。
蔣萬安堅持做對的事終結台北兩大事故溫床 • 台北為首都,故而背負著「首善之都」的包袱,如何在原有的高基期政績下突破天花板?台北市長蔣萬安選擇以務實與魄力,書寫屬於他的城市篇章。
盧秀燕打通城市脈動「台中模式」創新局 • 台中市在2025《遠見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中總榜勇奪第三名,更是六都最佳進步獎。市長盧秀燕為台中市蓄起充沛的能量,「中部崛起」成為現在進行式。
翁章梁「迎難找路」讓嘉縣轉骨變硬漢 • 嘉義縣突破農業縣先天的不利因素,在2025《遠見》縣市總體暨永續競爭力調查,奪下「治安典範之城」的稱號。縣長翁章梁與團隊這七年多的努力,成效漸顯、轉骨有成。
無人機黑馬飆股錦明今年迎來營運陣痛期挑戰 • 地緣政治催化下,軍工產業正夯!這股熱潮不僅帶動相關企業水漲船高,更出現異軍突起的黑馬。其中,以沖壓零件起家的金屬廠錦明,就以無人機打造全新的成長曲線。
一個人的朝聖之旅說走就走!
踏上西班牙朝聖之路用腳找回自己
消費者需要的就值得被創作 • 江振誠創辦「Restaurant ANDRÉ」被新加坡米其林指南評鑑為二星,也被評選為全球50間最佳餐廳。在台灣開設「RAW」,2020年獲台北米其林指南評鑑二星。